空中补给是维持部队持续作战的核心机制之一,尤其对于远离领地的远征部队至关重要。实现空中补给主要依赖运输机、空军基地以及特定策略卡,其中运输机需提前在空军基地生产并部署,而策略卡如空投补给和就地取材能临时解决补给中断的紧急情况。部队若因燃料或弹药耗尽停滞,可通过合并同兵种有补给的部队或使用策略卡快速恢复行动力。
补给系统的运作基础是领地范围内的资源调度。当部队处于城市蓝线标记的领地范围内时,可直接通过城市仓库自动获取补给;但若进入敌方区域或野外,则需依赖空中补给。运输机需从空军基地起飞,手动选择目标部队进行空投,每次补给消耗一定资源。坦克等重型装备无法通过运输机补给,需优先确保其燃料充足再执行远程任务。补给效率受空军基地等级和运输机数量影响,建议在战略要地提前建设高级空军基地。
空投补给能瞬间为指定部队提供全额补给,但需消耗策略点且冷却时间较长;就地取材则允许部队在野外临时获取少量资源,适合应急使用。这两种策略需通过完成任务或商店购买获取,建议在关键战役前储备。盟友通过商业中心运输的补给也可作为辅助来源,但依赖外交协作,稳定性较低。
前线作战部队应优先获得空中补给,尤其是承担突击任务的轻坦和火炮单位。建议建立稳定的补给线,定期检查部队状态栏的补给数值,当数值低于30%时立即干预。若部队因补给不足溃散,可通过救死扶伤策略恢复部分伤兵,但会大幅延误作战计划。空中侦查单位的存在能提前预警补给线威胁,避免运输机被敌方拦截。
后期发展需统筹海陆空三军补给体系。高级空军基地可解锁轰炸机护航功能,提升运输机生存率;研发科技树中的快速装卸能缩短补给时间。建议将40%的工业产能分配给空军建设,并与军团成员共享补给网络。当占领资源区时,务必同步建设临时机场以缩短补给半径,这种立体化部署能显著提升大规模会战的持续作战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