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家无法直接将士兵布置在无人空地上。游戏机制要求部队必须通过攻占或驻守的方式与土地产生交互,纯粹的布置操作并不存在。士兵的部署始终与占领、防守或行军等具体行动绑定,这是由游戏的沙盘策略核心玩法决定的。空地的价值在于其可被转化为资源地或战略据点,但需通过正式军事行动实现。

部队占领空地需满足兵力与武将配置条件。派遣至少1000兵力的队伍执行攻占指令,成功后空地将归属玩家并显示驻军。若仅想临时停留,可选择行军至空地,但士兵不会自动驻守且会持续消耗士气。低级空地(1-3级)通常无守军,可直接占领;而高级空地需侦查后针对性派兵。这种设计强化了资源争夺的策略性。
驻守功能是间接实现布置士兵的方式。玩家攻占空地后,可点击驻守按钮派遣部队长期驻扎。士兵会进入待命状态,既可防御敌对势力抢夺,也能作为战略跳板。但驻守会消耗武将体力,且部队无法同时执行其他任务。游戏还允许在已占领空地上建造营帐或箭塔等设施,进一步巩固控制权,这属于高阶战术应用。
部队在远离己方领地的空地驻守时,每移动1格降低1点士气,士气归零将导致战斗力大幅下降。因此长途跋涉占领偏远空地需谨慎,建议通过连地推进或建立营帐维持士气。游戏中的调动功能可将士兵快速转移至同盟城池或营帐,这是比单纯布置更高效的兵力调度手段。

从资源管理视角看,空地部署需权衡收益。占领过多空地会导致势力值虚高,反而增加被攻击风险。明智的做法是优先占领与主城资源互补的空地,例如缺粮则占农田。系统每日会刷新蛮族士兵占据的空地,这类特殊空地击败后可获额外奖励,属于需要主动争夺的战略目标。

游戏机制上不存在绝对无人的空地。所有未被玩家占领的土地默认由系统托管,部分高级空地会刷新守军。真正的战略空白地带实际是玩家势力交界处的缓冲地,这些区域往往通过同盟谈判达成非军事化约定。这种设计使得兵力部署始终服务于外交、资源、战争三位一体的宏观策略。
